病理科:会发“光”的新技术——真菌免疫荧光技术

阅读量:1861    发布时间:2019-04-10     作者:郑台青 陈卫坚

 近日,病理科的新技术之一——真菌免疫荧光技术在诊断一例较为罕见的肠道真菌感染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8岁的小雨(化名)本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但从去年开始却出现了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饭量减少的情况,同时伴随着晚上多汗,小雨的父母很是着急,多次带小雨在当地医院就诊,但均未查出原因。所以来到我院消化营养科就诊,消化科医师结合病情特点及检查结果,高度怀疑肠炎,予以相应治疗,但疗效欠佳。随后在肠镜下取消化道粘膜送至病理科。病理科在观察肠粘膜的常规染色切片后发现孩子的多处粘膜都可见异常的菌样物,高度怀疑存在特殊感染的可能。于是,病理科马上重新切片进行了真菌免疫荧光染色。半小时后,切片在荧光显微镜的暗视野下显示出很多发出“荧光”的小点。结果显示:真菌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肠粘膜中存在很多真菌孢子结构。病理科立即将此结果回馈给临床,临床医师结合其他感染指标,诊断患儿存在深部真菌感染,并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
 
 
 
       伴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儿童真菌感染的病例也逐渐增多。由于真菌孢子是非常特殊的感染物,常规的染色比较难以确认。因此,病理科于2018年引进开展了真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真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是利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与真菌细胞壁上的葡聚糖层和几丁质层中的β糖苷键进行特异性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就清晰地看见真菌孢子或菌丝发出荧光光亮。真菌免疫荧光染色,适用于检测各种人体组织样本如痰液、肺泡灌洗液、胸腹水、脑脊液、皮屑、脓液等。有较多文献报道显示该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一般真菌检查,目前在检测真菌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可作为诊断真菌感染的“金标准”。利用这些来自星星的“荧光”,病理科能够很好地协助临床医生诊断真菌感染性疾病,通过及时正确的治疗,帮助更多的孩子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
 
       真菌免疫荧光技术的开展与应用,意味着病理科在诊断真菌感染性疾病方面掌握了目前最新的武器,能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这一类疾病提供更加坚实的后盾。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