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二科:为9岁男童取出12颗吞食一年之久的磁铁

阅读量:301    发布时间:2018-04-02     作者:普外二科 刘少红 李勇

   家住湖南邵阳的小军,今年9岁,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去年3月的一天,小军和同学玩变魔法(声称自己吞食磁铁后能立马变回),小军一颗接一颗地吞食磁铁19颗。吞食后第二天小军出现腹痛,在家长的再三追问下,才知道小军吞食了整整19颗磁铁。小军一年都没能把磁铁“变回”,一年来家长带其先后在两所三甲医院就诊,因小军并无腹痛、恶心、呕吐等特殊不适,医生嘱其注意观察即可。但家长一直不放心,于是来到我院就医,要求取出磁铁珠,普外二科李勇主任妙手为小军取出吞食一年之久后残留的12颗磁铁。

 

 

       据李主任介绍,这个手术相当不好做,手术时间长达近5小时,在术中不停地查找,反复探查,整台手术一直满头大汗。剖腹进入腹腔,按腹部立位片定位考虑位于小肠,探查小肠及结肠均未探查到明显异物,再认真细致地探查胃和十二指肠,发现在十二指肠降部与水平部交界处可疑有异物,游离肠管后见异物逐渐得到确认,此异物将交界部肠管夹闭,夹闭处肠管粘连水肿,可疑有穿孔(粘连明显,未见明显液体溢出),肠管外稍微分离后见有金黄色液体溢出,考虑为磁铁珠夹闭肠管既往有穿孔现已局限可能,延长穿孔处肠管,在将磁铁珠提出,见磁铁珠表面有大量食物长期堆积物,共计取出12颗(家长术前诉有19颗,余下7颗去那里了呢?),为了寻找其他磁珠再次探查均未见明显异物,予以C臂放射定位可见有2处圆形不透光物,考虑为未取出磁珠,但是经常C臂多次定位均无法找到异物,请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在十二指肠内可见2个取出磁珠表面的覆盖物,未见明显球形磁铁珠,取出后行c臂探查未见明显异物残留,仔细坚持胃镜取出物见表面有磁珠表面残留金属样物。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含磁铁的玩具,如磁性拼图、磁性积木、磁性飞镖、磁性画板等,家长往往认为这些玩具有趣又方便,愿意买给孩子玩。这些简单的小游戏会让孩子玩得兴致勃勃爱不释手。然而,却很少有家长知道。一旦孩子将玩具中细小的磁性零件或磁性小球误吞入肚,会有什么后果?


       益智玩具本应是开发儿童智力的帮手,却由于其中使用的小磁铁成为儿童的“夺命陷阱”。早在2015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了关于磁铁玩具的消费预警。磁铁玩具的安全风险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儿童误吞磁性小零件或小球,可能造成窒息;二是如果吞食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强力磁铁,或者吞食强力磁铁和其他铁磁性物体(铁、钴、镍),磁铁会在消化系统中与另一个磁铁(或铁磁性物体)吸附,并对肠壁产生压力,可能引起肠胃穿孔或肠梗阻,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磁性部件需要通过手术移除,会对儿童的消化道造成永久性伤害。


       提醒家长选购需谨慎,在选购磁铁玩具时,一定要检查产品说明书及产品标识等是否齐全,并根据产品的适用年龄段,选择适宜的产品。尤其要注意的是,产品中是否存在磁性小零件,特别是强磁性小零件。购买时,应向经营者索取发票或其他购物凭证,作为日后维权的重要凭证。对于已经拥有了此类玩具的儿童,家长要做好监护和必要提醒,让孩子千万不要玩打赌或玩变魔法的游戏误服磁铁,一旦发现儿童误吞或吸入磁性小零件,或出现突发性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疑似吞食磁性小零件的临床症状,应立即送医进行救治。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