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之医者荣耀(一):儿童肝病“狙击手”李双杰

阅读量:347    发布时间:2017-10-19     作者:

 

 
 
        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主任李双杰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幅他的画像。画的作者,是来自深圳的一位家长,他的孩子因出生时母体携带乙肝入院,四处求医无果后,在李双杰的精心治疗下,痊愈出院。

          这样的“感谢”,在他的办公室里还有很多。这些从全国各地汇聚成的一笔一划、一针一线,正是这位肝病中心主任近30年行医路上最好的勋章。
 
 
       成长:从医路上“永远都在学习”

      从医近30年,如今的李双杰,已从当初的县医院医生,成为全国儿童肝病治疗权威。

      为什么会想要当医生?李双杰回忆起了自己的父亲。

      那时候,他还在读初中。父亲患有胆囊炎,胆绞痛非常厉害,当时自己陪护在父亲身边。“晚上痛得死去活来,找医生却没有回应。”李双杰说,那个时候的农村卫生院,医生只有几个,根本忙不过来。那时候,他就萌生了当医生的想法。

      李双杰说,亲朋的遭遇更让他坚定了成为医生的决心,考大学时他填的志愿全都是医学院。毕业后,他回到县里医院内儿科做了一名医生。当时医院有一名老医生,曾给他看过病,一直是他的榜样。

       “我大概工作了两年,医术水平就超过了他。”李双杰说,在基层的工作经历,让他感觉自己的学识远远不够,由于当时没有专门的儿科医生,他萌生了进修做儿科医生的想法,这个想法也和当时的院长不谋而合。

       于是,李双杰到邵阳地区进修一年,回医院后,院长兑现承诺成立了儿科,他也成为了儿科最年轻的主任,当时他只有22岁。从最初的三个人管10多个病人,到后来3个人管60张床,每个人要管20个,“三个人轮班倒,忙得不可开交。”

       李双杰是从基层医院走出来的,在他的从业生涯里,求学这条路也从未间断。李双杰在医院工作了八年,在临床工作中,他发现自己能力还是有限。于是,他又去读研究生,读完以后,他在南华医院工作了三年。三年后,李双杰求学的意愿依然没有减退,他又在湖南医科大学攻读了博士,后来又读了两年博士后。
 
       “不学习是不行的,很多临床问题就解决不了,看着病人一天天衰颓,作为医生,心情十分难受。”李双杰说,当时曾想出国学习,但如今国外的资源国内也可以享受到,国内的医疗技术也并不比国外差,他更希望能在国内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在实践中丰富学习。
 
 
 
       钻研:手足口病大阻击

       2007年,李双杰调到湖南省儿童医院,担任感染二科主任。2008年3月份以来,安徽阜阳骤发了手足口病,很快在全国各地发现了一些病例,至当年6月中旬全国手足口病感染人数约2万人,其中有数十人死亡。

       手足口病骤发之初,李双杰被当时的国家卫生部委以重任,带领8位专家组成员奔赴安徽阻击疾病。“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那是手足口病,大家对手足口病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轻型的、不会死人的病种上。”李双杰一宿没睡觉,整整两天都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对比发现,这是一种新型的手足口病毒,国内较少发现,但台湾地区90年代曾流行过,美国也曾爆发过这类病毒。他将这些经验搬过来,形成自己阻击手足口病的经验,效果显著,死亡人数锐减。
    
       孰料,抵达安徽一周之后,李双杰又接到电话,湖南亦爆发手足口病,与此同时,全国手足口病也开始流行。
       经过请示后,李双杰当晚12点左右紧急赶往长沙。当时已经没有飞机、火车,安徽当地派车将他送到武汉,长沙这边再从武汉将他接回来,赶到长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李双杰被直接送到了当时的省卫生厅,为等待已久的一批专家们讲解如何识别、治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若不了解它的特性,并加以隔离控制,爆发会十分迅速。“当时儿童医院门诊排队已经排到了街上,还是双排。”病人不断增加,医护人员措手不及,作为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专家组成员,李双杰保持着随叫随到的状态,“那年5-7月份,我没有一天休息的。从门诊接待,到去各地普及手足口病常识。”

       如今,手足口病治疗的常识已经得到广泛普及,这一传染病也得到有效控制。在央视的报道中,李双杰则被誉为“中国手足口病控制第一人”。


 

       坚守:乙肝是可以治愈的

       2010年,肝病科建科,李双杰带领团队开始专注于儿童乙肝治疗

       儿童乙肝该如何治才能基本治愈?李双杰试过国际上通行的治疗方案,但效果并不好。2011年,他决定将国际治疗儿童乙肝的经验与中成药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一套治疗经验。

       当时第一位接受这一新方案治疗的孩子,来自杭州。孩子也是因母亲患有乙肝,在出生时就携带乙肝病毒。治疗花了两年时间,李双杰为孩子制定治疗方案,家长可以带孩子回老家用药,同时定期和这边保持沟通,观察病情进展。两年后,好消息传来,孩子的乙肝已经基本治愈。“我当时高兴坏了。”如今,谈起那个孩子,李双杰眼里还满是喜悦,“现在孩子已经停药3年了,我们还和孩子家长保持着联系,定期为他做体检,他的身体里检测不出乙肝病毒,肝功能正常,已经是个正常孩子了。”

       这是李双杰治疗成功的第一个案例,在接下来的数年里,通过他的治疗方案,他治疗了80多个乙肝患儿,其中有61个孩子已经停药,达到“功能性治愈”的标准。
 
       作为科室带头人,李双杰花了三年的时间给科室医生和护士培训,把自己这套儿童乙肝治疗方案在内的国际上最先进的肝病治疗知识传授给他们。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发展迅速,从最开始38张病床,一天看十几个病人,到现在,李双杰门诊时一天需要看120个病人,患者来自全国各地。

       如今,肝病中心是医院最年轻、最有活力的部门,已经成为全国第三所儿童肝病专科病房,目前该中心也是湖南省第一所。“当初我保证用五年时间把科室打造成湖南省儿童肝病中心,去年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

       2010年,李双杰响应医院“把党员变专家,把专家变党员”的号召,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如今,他已经是内科二支部党支部书记,仅他带领的肝病科,就有12位党员。
 
 
 
       作为一名党员,他也把实事用在帮病人节省费用上。很多不需要住院的病人,李双杰和同事们都会制定好治疗方案,让他们在门诊治疗,医生及时指导,“不住院至少省了一半费用。”医院病床的轮换周期,从最初的15-16天,到现在只用七天,基本上都是根据治疗方案检查吃药,不用打针。

       如今,李双杰正张罗着成立肝病专科联盟,希望把好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医生,治疗好更多的遭受乙肝折磨的患儿。
 
 
 
编辑:李雅雯
 
 
 
        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主任李双杰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幅他的画像。画的作者,是来自深圳的一位家长,他的孩子因出生时母体携带乙肝入院,四处求医无果后,在李双杰的精心治疗下,痊愈出院。

          这样的“感谢”,在他的办公室里还有很多。这些从全国各地汇聚成的一笔一划、一针一线,正是这位肝病中心主任近30年行医路上最好的勋章。
 
 
       成长:从医路上“永远都在学习”

      从医近30年,如今的李双杰,已从当初的县医院医生,成为全国儿童肝病治疗权威。

      为什么会想要当医生?李双杰回忆起了自己的父亲。

      那时候,他还在读初中。父亲患有胆囊炎,胆绞痛非常厉害,当时自己陪护在父亲身边。“晚上痛得死去活来,找医生却没有回应。”李双杰说,那个时候的农村卫生院,医生只有几个,根本忙不过来。那时候,他就萌生了当医生的想法。

      李双杰说,亲朋的遭遇更让他坚定了成为医生的决心,考大学时他填的志愿全都是医学院。毕业后,他回到县里医院内儿科做了一名医生。当时医院有一名老医生,曾给他看过病,一直是他的榜样。

       “我大概工作了两年,医术水平就超过了他。”李双杰说,在基层的工作经历,让他感觉自己的学识远远不够,由于当时没有专门的儿科医生,他萌生了进修做儿科医生的想法,这个想法也和当时的院长不谋而合。

       于是,李双杰到邵阳地区进修一年,回医院后,院长兑现承诺成立了儿科,他也成为了儿科最年轻的主任,当时他只有22岁。从最初的三个人管10多个病人,到后来3个人管60张床,每个人要管20个,“三个人轮班倒,忙得不可开交。”

       李双杰是从基层医院走出来的,在他的从业生涯里,求学这条路也从未间断。李双杰在医院工作了八年,在临床工作中,他发现自己能力还是有限。于是,他又去读研究生,读完以后,他在南华医院工作了三年。三年后,李双杰求学的意愿依然没有减退,他又在湖南医科大学攻读了博士,后来又读了两年博士后。
 
       “不学习是不行的,很多临床问题就解决不了,看着病人一天天衰颓,作为医生,心情十分难受。”李双杰说,当时曾想出国学习,但如今国外的资源国内也可以享受到,国内的医疗技术也并不比国外差,他更希望能在国内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在实践中丰富学习。
 
 
 
       钻研:手足口病大阻击

       2007年,李双杰调到湖南省儿童医院,担任感染二科主任。2008年3月份以来,安徽阜阳骤发了手足口病,很快在全国各地发现了一些病例,至当年6月中旬全国手足口病感染人数约2万人,其中有数十人死亡。

       手足口病骤发之初,李双杰被当时的国家卫生部委以重任,带领8位专家组成员奔赴安徽阻击疾病。“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那是手足口病,大家对手足口病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轻型的、不会死人的病种上。”李双杰一宿没睡觉,整整两天都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对比发现,这是一种新型的手足口病毒,国内较少发现,但台湾地区90年代曾流行过,美国也曾爆发过这类病毒。他将这些经验搬过来,形成自己阻击手足口病的经验,效果显著,死亡人数锐减。
    
       孰料,抵达安徽一周之后,李双杰又接到电话,湖南亦爆发手足口病,与此同时,全国手足口病也开始流行。
       经过请示后,李双杰当晚12点左右紧急赶往长沙。当时已经没有飞机、火车,安徽当地派车将他送到武汉,长沙这边再从武汉将他接回来,赶到长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李双杰被直接送到了当时的省卫生厅,为等待已久的一批专家们讲解如何识别、治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若不了解它的特性,并加以隔离控制,爆发会十分迅速。“当时儿童医院门诊排队已经排到了街上,还是双排。”病人不断增加,医护人员措手不及,作为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专家组成员,李双杰保持着随叫随到的状态,“那年5-7月份,我没有一天休息的。从门诊接待,到去各地普及手足口病常识。”

       如今,手足口病治疗的常识已经得到广泛普及,这一传染病也得到有效控制。在央视的报道中,李双杰则被誉为“中国手足口病控制第一人”。


 

       坚守:乙肝是可以治愈的

       2010年,肝病科建科,李双杰带领团队开始专注于儿童乙肝治疗

       儿童乙肝该如何治才能基本治愈?李双杰试过国际上通行的治疗方案,但效果并不好。2011年,他决定将国际治疗儿童乙肝的经验与中成药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一套治疗经验。

       当时第一位接受这一新方案治疗的孩子,来自杭州。孩子也是因母亲患有乙肝,在出生时就携带乙肝病毒。治疗花了两年时间,李双杰为孩子制定治疗方案,家长可以带孩子回老家用药,同时定期和这边保持沟通,观察病情进展。两年后,好消息传来,孩子的乙肝已经基本治愈。“我当时高兴坏了。”如今,谈起那个孩子,李双杰眼里还满是喜悦,“现在孩子已经停药3年了,我们还和孩子家长保持着联系,定期为他做体检,他的身体里检测不出乙肝病毒,肝功能正常,已经是个正常孩子了。”

       这是李双杰治疗成功的第一个案例,在接下来的数年里,通过他的治疗方案,他治疗了80多个乙肝患儿,其中有61个孩子已经停药,达到“功能性治愈”的标准。
 
       作为科室带头人,李双杰花了三年的时间给科室医生和护士培训,把自己这套儿童乙肝治疗方案在内的国际上最先进的肝病治疗知识传授给他们。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发展迅速,从最开始38张病床,一天看十几个病人,到现在,李双杰门诊时一天需要看120个病人,患者来自全国各地。

       如今,肝病中心是医院最年轻、最有活力的部门,已经成为全国第三所儿童肝病专科病房,目前该中心也是湖南省第一所。“当初我保证用五年时间把科室打造成湖南省儿童肝病中心,去年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

       2010年,李双杰响应医院“把党员变专家,把专家变党员”的号召,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如今,他已经是内科二支部党支部书记,仅他带领的肝病科,就有12位党员。
 
 
 
       作为一名党员,他也把实事用在帮病人节省费用上。很多不需要住院的病人,李双杰和同事们都会制定好治疗方案,让他们在门诊治疗,医生及时指导,“不住院至少省了一半费用。”医院病床的轮换周期,从最初的15-16天,到现在只用七天,基本上都是根据治疗方案检查吃药,不用打针。

       如今,李双杰正张罗着成立肝病专科联盟,希望把好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医生,治疗好更多的遭受乙肝折磨的患儿。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