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5”共享发展新模式开启湖南儿科医联体2.0时代

阅读量:447    发布时间:2019-11-19     作者:李奇 姚家琦

  11月15-16日,湖南儿科医联体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上,湖南省儿童医院院长赵卫华当选为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他提出的湖南儿科医联体“3515”共享发展新模式引全体代表热议,标志着湖南儿科医联体由1.0版“4568”联心理念晋级为2.0版“3515”共享发展新模式。来自国家卫健委妇幼司原副巡视员曹彬,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龙开超,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祝益民,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巡视员王湘生,湖南省财政厅社保处调研员余寿昌,省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与招标采购处处长李慧萍,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处长王若平,省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处处长范珍贤、财务处处长蔡冬华、妇幼健康服务处副处长王璋华,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爱勤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并指导,国际班学员、省内及江西、云南、宁夏等省156家医疗机构797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据了解,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省医院协会儿科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换届选举,省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谭李红教授当选为第二届儿科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开设了管理、学术、护理和药学4个分论坛。同期,还邀请省财政厅、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相关处室领导及省、市、县各级医疗机构的代表就湖南省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召开了一次全面、务实、系统的建言献策座谈会。
 
 
       据湖南省儿童医院院长赵卫华介绍,2.0版的“3515”新思路是在2016年湖南儿科医联体提出的1.0版“四统一、五平台、六功能、八互动”的理念基础上全新推出的“三大目标、五个共享、十五项举措”的儿科医联体共享发展新模式,即联动省、市、县三级156家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围绕构建优质高效的湖南儿科医疗服务体系、18岁以下儿童在省内享受全方位多层次医疗保健服务、不断提升儿童就医安全感获得感“三大目标”,推动管理品牌、临床技术、科研平台、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五个共享”,全面落实“十五项举措”,包括创新三个模式,即创新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创新绩效管理模式、创新健康传播管理模式,以推动管理品牌共享;强化三个帮扶,即强化“全面托管”帮扶模式、强化“定期指导”帮扶模式、强化“科科结对”帮扶模式,以推动临床技术共享;深化三个协作,即深化科研课题协作、深化科研信息协作、深化实验室研究协作,以推动科研平台共享;用好三个抓手,即用好儿科学院培养领军型人才、用好免费进修培养实用型人才、用好远程平台培养科普型人才,以推动人才培养共享;拓展三个途径,即拓展援外培训基地、拓展国际专家交流、拓展外送深造模式,以推动国际交流共享,共同打造医联体“+”和“家”文化。
 
       湖南省儿科医联体突破了医疗机构原有的合作和发展模式,逐步从松散型组织过渡到紧密型医联体。医联体充分发挥优质儿科资源的引领和技术辐射作用,让儿童在家门口医院可以体验到与大医院相同的医疗服务。
 
 
       值得欣喜的是,湖南省儿童医院与长沙县妇幼保健院探索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深度共建湖南省儿童医院星沙医学中心,如今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望成为一个“样板工程”。为此,湖南省儿童医院院长赵卫华算了“一笔账”。他说,作为与长沙县妇幼保健院深度共建的湖南省儿童医院星沙医学中心,自2017年11月星沙儿科医学中心挂牌以来,从人才培养、专科建设、技术水平、品牌拓展等方面进行托管,近两年来,省儿童医院每周派出专家到该院坐诊、查房、讲座、示教和会诊,如今该院的儿科接诊能力翻了5倍,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分别同比增长67.52%和64.4%。
 
        赵卫华说,利用“星沙儿科医学中心”的经验,湖南儿科医联体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逐步将儿科医学中心布局至14个市州,通过对合作单位全面摸底问诊,绘制学科发展蓝图,以“突出强项,弥补弱项”为原则,建立“以院包院”的关系,实行“一对一结师徒”无缝链接,全面提升成员单位医院管理、学科建设、诊疗能力、品牌影响。
 
 
       湖南省儿童医院党委书记谭李红介绍,湖南儿科医联体辐射区域由2016年成立之初的3省16市州56家医疗机构发展到目前5省21市州156家。三年多来,医联体指导援建了48个贫困县级医院成立NICU病房,培养新生儿复苏操作能手162人;深入成员单位推广儿童眼视光、儿童康复等适宜技术和义诊巡讲98场,免费培训基层儿科医务人员2326名,组织成员单位51名专家进校园宣讲儿童意外伤害知识146场;提供转院前预约挂号和咨询服务32万人次,组织线上疑难病例讨论43期,开展远程心电判读5285人次、远程影像诊断2.4万人次。
 
 
图片:李奇
编辑: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