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完成一例省内最小龄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阅读量:389    发布时间:2019-07-26  作者:陈雪娣 吴水华
7月25日,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吴水华带领手术团队完成一例3月龄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M4段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3月的南南是一个乖巧的女孩,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抽搐伴呕吐数次。急坏了初为父母的爸爸妈妈,深夜紧急将南南送医就诊。头部CT提示:左侧额颞叶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南南出现一次抽搐,随后出现意识障碍。根据南南的症状体征结合检查结果,考虑颅内动脉瘤可能。予以及时完善脑血管造影(DSA术),结果提示:左侧大脑中分支假性动脉瘤。
7月25日,经过手术团队的充分准备后开始手术。首先成功置入股动脉,行血管造影明确动脉瘤位置,然后对动脉瘤进行栓塞。再次血管造影,原动脉瘤未见显示,动脉瘤远端血管未显影,表示成功栓塞。目前南南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复查各项指标正常。
假性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撕裂后被血肿闭塞,继之血肿纤维化,内容被排空而形成。假性动脉瘤属于外伤性动脉瘤,继发于颅脑损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儿童颅内动脉瘤由于临床上少见,不易引起重视,所以当有相关症状时,必须高度警惕并密切观察。动脉瘤最常见的最初表现为出血症状,主要是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特点是突发伴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发热。这些警示征兆非常短暂,由于儿童不能表达出自己的不舒服,导致疾病不易发现。儿童动脉瘤破裂率相当高,一旦破裂,死亡率很高,据统计为30%-40%,其中一半在破裂后48小时内死亡,其余幸存的病例早期内易发生再出血。瘤体破裂后即出现脑血管痉挛,造成脑的供血不足而致神经中枢功能紊乱,重者可发生脑栓塞并导致意识障碍,儿童相对成人耐受力较好。
诊断假性动脉瘤的“金标准”是血管造影,血管造影能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特点,正确识别其供血动脉,实时评估靶血管血流动力学状况,包括对侧支血管参与代偿供血的评估。血管造影也是介入治疗的基础。介入治疗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案,目的是防止再出血,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避免开颅手术的出血风险、对脑组织影响小的优势。但由于儿童年龄小,需要在全麻下进行,而且儿童血管较成人小,穿刺难度大,对介入操作要求高,介入风险相对较成人大。
介入治疗是我院神经外科今年开展的新技术,南南是神经外科开展的第二例介入治疗,南南仅有3个月,是省内年龄最小的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成功案例。目前国内也很少有这么小年龄的动脉瘤介入治疗报道。该项新技术的成功开展,开启了神经外科微创治疗新里程,填补省内小儿、尤其是婴幼儿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空白,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造福广大脑血管病患者。
编辑:李雅雯
上一篇: 智慧医院建设:我院官方微信公众号重磅更新
下一篇: 7岁女孩反复腹痛,10小时手术取出数团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