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呼一吸,新生不息:呼吸二科开展25例气管镜下介入治疗
阅读量:404    发布时间:2019-07-17  作者:
1岁11月的小夏,年龄小,住院次数与时间却已经俨然是个“老病号”了:1.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重症肺炎并呼吸功能不全,3.上呼吸道梗阻,4. 肺炎支原体感染,5.EB病毒性肝损伤,6.腹泻病,7.真菌性皮炎8.手足口病等先后住院,期间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氧疗、无创呼吸机氧疗一周左右时间。再次因“咳嗽、喘息伴有喉中痰响20余天”入住急诊综合一科,表现为安静状态下可闻及明显喉鸣音,可见三凹征。经呼吸二科会诊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声门下狭窄(声门下狭窄,管腔周围疤痕组织增生,直径约2-3mm)。
7月12日早上八点,呼吸二科主任医师黄建宝及安照辉护师已经在手术间早早做好了一切术前准备。在麻醉手术科的喉罩全麻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气管镜下显示声门下气管开口处狭窄,可见瘢痕增生,直径约2-3mm,。白色的球囊顺利进入狭窄部位,注入压力,如含苞百合,缓慢绽放,狭窄的气道也随着球囊的扩张慢慢扩大。反复调整球囊压力,扩张三次后,狭窄处气管扩张到5mm后退镜,完美收官。在麻醉手术科的守护下,安全返回病房。患儿喉鸣音及三凹征消失,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无并发症。

截止到目前,呼吸二科2019年共开展新技术气管镜下介入手术共25例,其中有年龄最小的新生儿(13天),体重最轻的(2.8kg),病情最重的(气管插管无法撤机)。纤维支气管镜团队的医护人员牺牲了一个又一个从周末到节假日的时间:从元宵节的万家灯火,到周末的亲子时光,再到母亲节的陪伴,难得的清明节的闲暇等,医护人员时刻待命,一次又一次从家中奔赴医院。查看病人,严格评估病情,和家属一次又一次的有效沟通,MDT团队多次多科室的讨论......手术台上的半个小时,常常是手术台下几个深夜的资料准备,几个中午午休时间或下班后的讨论。所有的麻醉手术方案,所有的药物用品准备,所有的手术细节,都是反复斟酌和讨论,一切以病人的手术安全为前提。
在医院院领导的全力支持下,在MDT团队中耳鼻喉科,心胸外科,ICU一科,放射科,麻醉手术科等全力配合下,在以科室主任陈艳萍及护士长谷利凤为首的介入团队的共同努力下,25次气管镜下介入手术顺利开展,无并发症的发生,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先后康复出院。呼吸二科新技术项目的开展取得了小阶段的成果及胜利,继续加强专业方面的匠人精神,精益求精。
黄建宝总结到,支气管球囊扩张术是用来治疗支气管狭窄的一种常用的手段,是通过支气管镜载体,使用具有一定压力的球囊对狭窄的支气管进行扩张。结核、手术瘢痕,肺移植吻合口、先天发育异常、肉芽肿疾病、气管插管术后等各种原因都可以导致支气管狭窄,狭窄的支气管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等症状。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狭窄球囊扩张术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纤维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的禁忌症有患者心肺功能较差,严重缺氧未改善者;凝血功能障碍及活动性出血患者。为了保证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对病人全面的评估非常重要。介入治疗的这几例患儿都是出生就有气促喘息,生后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或者有过气管插管病史。首先,应该及时通过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全身评估患儿病情。原则上,感染急性期,应该在控制感染后再进行介入治疗。如果气促严重,影响到生命,权衡利弊后,及时的球囊扩张又可以缓解患儿的呼吸困难,抢救生命,那么,一定的风险承担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