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期“中德新生儿呼吸管理项目”圆满举办
阅读量:383    发布时间:2019-04-04  作者:吴运芹
3月30日至4月3日,为期5天的第二期“中德新生儿呼吸管理培训项目”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顺利举办,来自湖南新生儿重症救治联盟成员单位的100余名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参加培训。旨在通过理论知识授课、临床案例分析、模拟技能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普及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标准化、实用化诊疗,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对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救治能力,掌握新生儿呼吸机应用技术,降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这也是该院实现新生儿呼吸诊疗技术的精准扶贫,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和健康扶贫要求的又一具体举措。
近年来儿科医疗需求的“井喷式”增长,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分配不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加之高龄产妇的增加、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社会经济与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得新生儿疾病的发生和可救治的疾病越来越多,同时也让新生儿健康保障与诊疗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中德新生儿呼吸管理培训项目隶属于中德新生儿护理质量改进项目,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斯蒂芬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机构共同实施。旨在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新生儿呼吸支持课程体系和模拟培训,建立可持续性的新生儿培训师资队伍,以期提高临床呼吸支持的应用水平,帮助降低新生儿远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的新生儿死亡率。
本期培训班邀请慕尼黑大学围产中心新生儿分部主任舒尔茨教授,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迪科尼医院儿科主任赫涔格教授,意大利波尔扎诺医院新生儿科与儿科重症监护室主任梅斯纳博士、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高级医师旺克博士,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一科主任高喜容教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主任李占魁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袁琳博士,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二科主任李贵南教授、新生儿四科主任彭小明教授、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吴运芹、副主任医师肖勇、副主任医师李强,副主任护师熊月娥、贺芬萍等专家,围绕呼吸气体交换的基础生理学和病理学,呼吸力学和呼吸力学图形,血气分析,基础肺模型,早产儿Paul模型,气道管理的方式和方法,CPAP、NIPPV和无创高频,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参数调节,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遗传性异常和气道肺发育异常,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及其防治,有呼吸问题的婴儿的药物治疗和营养,呼吸系统并发症的识别和管理,MAS和PPHN,有呼吸问题的新生儿的转运,呼吸过程中的护理,家庭为中心的新生儿科学等展开理论授课。同时就各种通气模式、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参数调节等进行模拟技能实践,以及就上气道畸形、先天性胸腔积液、肺不张的管理等展开临床案例分析。培训结束,根据基础肺模型和主动式肺模型给出的情况,展开对呼吸机参数调节的现场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湖南新生儿重症救治联盟专家组组长、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一科主任高喜容教授表示,这是医院第二次承办该项目地区级培训班,学员们参加培训的热情非常高,培训反响也非常好,将继续深入推进该项目的合作,通过规范化标准和理念培训,实现医疗机构技术服务共享,以达到提升全省新生儿重症救治的能力和水平的目的,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图文/编辑:姚家琦
3月30日至4月3日,为期5天的第二期“中德新生儿呼吸管理培训项目”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顺利举办,来自湖南新生儿重症救治联盟成员单位的100余名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参加培训。旨在通过理论知识授课、临床案例分析、模拟技能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普及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标准化、实用化诊疗,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对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救治能力,掌握新生儿呼吸机应用技术,降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这也是该院实现新生儿呼吸诊疗技术的精准扶贫,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和健康扶贫要求的又一具体举措。
近年来儿科医疗需求的“井喷式”增长,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分配不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加之高龄产妇的增加、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社会经济与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得新生儿疾病的发生和可救治的疾病越来越多,同时也让新生儿健康保障与诊疗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中德新生儿呼吸管理培训项目隶属于中德新生儿护理质量改进项目,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斯蒂芬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机构共同实施。旨在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新生儿呼吸支持课程体系和模拟培训,建立可持续性的新生儿培训师资队伍,以期提高临床呼吸支持的应用水平,帮助降低新生儿远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的新生儿死亡率。
本期培训班邀请慕尼黑大学围产中心新生儿分部主任舒尔茨教授,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迪科尼医院儿科主任赫涔格教授,意大利波尔扎诺医院新生儿科与儿科重症监护室主任梅斯纳博士、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高级医师旺克博士,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一科主任高喜容教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主任李占魁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袁琳博士,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二科主任李贵南教授、新生儿四科主任彭小明教授、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吴运芹、副主任医师肖勇、副主任医师李强,副主任护师熊月娥、贺芬萍等专家,围绕呼吸气体交换的基础生理学和病理学,呼吸力学和呼吸力学图形,血气分析,基础肺模型,早产儿Paul模型,气道管理的方式和方法,CPAP、NIPPV和无创高频,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参数调节,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遗传性异常和气道肺发育异常,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及其防治,有呼吸问题的婴儿的药物治疗和营养,呼吸系统并发症的识别和管理,MAS和PPHN,有呼吸问题的新生儿的转运,呼吸过程中的护理,家庭为中心的新生儿科学等展开理论授课。同时就各种通气模式、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参数调节等进行模拟技能实践,以及就上气道畸形、先天性胸腔积液、肺不张的管理等展开临床案例分析。培训结束,根据基础肺模型和主动式肺模型给出的情况,展开对呼吸机参数调节的现场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湖南新生儿重症救治联盟专家组组长、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一科主任高喜容教授表示,这是医院第二次承办该项目地区级培训班,学员们参加培训的热情非常高,培训反响也非常好,将继续深入推进该项目的合作,通过规范化标准和理念培训,实现医疗机构技术服务共享,以达到提升全省新生儿重症救治的能力和水平的目的,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图文/编辑:姚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