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外科:深夜的“柳叶刀”,拯救濒临停跳的心

阅读量:304    发布时间:2019-01-14     作者:

 来自:心胸外科   作者:杨贵红 张凯 黄鹏 

 

 

       2019年1月7日19:44,心胸外科先心手术MDT团队微信群中的一则临时紧急召唤,使得群员们想方设法从长沙拥堵的晚高峰路上飞奔回医院,为一个濒临停跳的危重复杂先心宝贝兵兵(化名)的生命续航。
 
 
当晚MDT团队微信群聊天记录
 
 
       兵兵是通过绿色通道在1月7日18:10被转入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监护室的,他于1月6日在家发生无明显诱因晕厥并在晚间出现明显气促、苍白、发绀等不适经120送至我院就诊,经内科呼吸机辅助通气、药物维持并改善心功能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无明显好转,心律失常频发、血乳酸持续升高,结合先前病史(兵兵于2017年7月行过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房缺修补术),心胸外科主任黄鹏决定立即给患儿急诊手术,床边心脏超声,术前检查,留置深静脉置管给药,备血…手术准备紧锣密鼓的进行,手术室团队、麻醉团队、外科团队、体外循环团队、监护团队人员迅速完成一系列准备,兵兵在21:00被推入手术室的胸外手术间。
 
        在手术中,主刀教授黄鹏发现兵兵的心包粘连十分严重,房间隔显著增厚,约6mm,左肺静脉共汇与左房连接处疤痕增生明显导致肺静脉回流受阻,而正常人的血液经过肺氧合后需经由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左心室→体循环,血液流经途中任何的障碍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原来这才是兵兵晕厥的真正元凶!二次手术,本身难度就大,加之患儿的房间隔及血管异常增生,如何在优质快速完成手术的同时尽量避免患儿远期再增生成了考验主刀的难题。
 
       深夜的无影灯,忙碌的手术间,持着柳叶刀坚定的手,一切都在平常积累的默契中紧张而有序地进行,黄鹏教授在切除增厚的房间隔及左肺静脉与左房连接处的异常增厚嵴后,巧用Gore-tex心血管补片重建房间隔,成功恢复了兵兵心脏的正常不受限制的血液循环。随着主动脉开放,心脏自动复跳,心律正常,整个无影灯下的手术、麻醉、体外团队成员都松了一口气。
 
       术后,兵兵带气管插管回心胸外科监护室进行特护,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度过了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急性肾损伤、急性肝损伤等重重难关,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各项指标恢复良好,已于1月13日拔除气管插管,目前病情平稳在进一步治疗中。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肺静脉狭窄(PPVS)发生率为0~18%,且以心内型患儿风险最高,但进行再手术的病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除了与患儿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有关外,患儿病情危重、手术风险大、手术效果不理想且有些患儿只能进行心肺移植等也是重要原因。我科自开展TAPVC矫治手术以来,一直对所有术后患儿进行密切随访,以期增加对PPVS病理谱的全面认识,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研究有效的预防和手术方法,以期提高TAPVC患儿近、远期疗效。
 
       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兵兵只是众多幸运儿中的一个。近来,心胸外科逐渐加大新生儿及婴幼儿危重复杂先心手术如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弓中断、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肺动脉闭锁、冠脉起源异常、三尖瓣下移畸形、单心室等诊治力度,得益于围术期多学科合作医学模式的开展以及“个体化精细管理”理念的运用,全科人员不断更新手术理念、提高手术技术、学习并运用各种生命支持的新方法,团结一心,勇于创新,致力于提高各类小儿心脏手术疗效及近远期生活质量并已取得良好成效。为先心患儿及家庭提供优质服务,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