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药物治疗结合介入手术拆除心内大“炸弹”

阅读量:315    发布时间:2019-01-09     作者:

来自:心血管内科   作者:王野峰 肖云彬 肖志容 陈智

 

       7岁的涵涵(化名)生下来就和别人不一样,小时候特别喜欢哭吵,吃奶量少,身高体重也一直落后,家里人在当地体检后也没发现特殊的。直到2018年8月来湖南省儿童医院检查时才发现心脏有杂音,心脏彩超发现了大问题。原来在她的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有一个巨大的桥梁,叫做“动脉导管未闭”。超声发现她的动脉导管十分巨大,甚至比她的主动脉(全身最大的动脉)都要粗一些,而且由于长期肺动脉充血,肺动脉高压也十分严重了。

 

 

 
 
       收入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后,陈智主任团队仔细分析了患儿的情况,发现涵涵的心脏情况对她影响很大,如果不做手术很可能错过治疗时机,以后就会出现生命危险。针对肺动脉高压严重的情况,考虑先行心导管检查及肺血管扩张试验,评估患儿肺血管的阻力。2018年8月29日,涵涵进行了左右心导管检查,术中发现她的肺动脉压力已经接近主动脉的压力,肺血管阻力也相当高了,封堵后血压下降,于是放弃了封堵动脉导管,而考虑予以口服波生坦降肺动脉高压治疗。

 


       涵涵在家中口服药物治疗了三个多月,再次来门诊复查心脏彩超时发现肺动脉压力较前有下降,这证明还是有手术希望的,涵涵的父母也十分的信任我们。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心血管内科主任陈智介入治疗团队专门为涵涵的情况定制了“超级封堵器”与鞘管。2019年1月8日,涵涵再次进了手术室,经过详细的心导管检查发现,她的肺血管阻力已经下降,经过努力放置了一个20mm的动脉导管封堵器,术后血压及血氧稳定,在麻醉手术科共同努力下,涵涵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在心内科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涵涵恢复良好,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先天性心脏病目前仍是中国儿童最常见的发育畸形,部分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如果没有早期治疗,后期会发展为较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甚至失去手术机会。对于这部分患儿,经过系统的降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仍有可能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