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小时鏖战死神,斌斌成功撤离ECMO

阅读量:317    发布时间:2019-01-04     作者:

 来自:宣传健教部   作者:李雅雯 姚家琦 李奇

 

           

          ECMO是“魔肺”,也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当生命没有了呼吸,什么能让生命再来一次?没错,上呼吸机或能救人一命。假如患者肺脏失去了氧合能力,假如患者心脏不足以维持血液循环,那又当如何?ECMO(魔肺)此时临危受命,能让危重病人“起死回生”。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其核心设备就是“体外膜肺”,也就是以此替代了人体内肺脏的呼吸换气功能,让氧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身体各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ECMO技术代表一家医院、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可能为疑难重症患者带来生命的奇迹。

   其实,ECMO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这就是骨感的现实,用上ECMO的患者大都是病情极其危重的临终病人,能挽救其中1/3已经很难得了,ECMO技术也就成为某些患者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14日上午11点,何元良站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二科门外的楼梯间里,时不时点亮手机屏幕看看时间。而她年仅4岁的儿子斌斌正躺在门内的体外膜肺治疗室,准备接受ECMO撤机。8天前,斌斌由于重症病毒性肺炎引起呼吸衰竭,一度濒死,湖南省儿童医院的专家团队连夜赶赴永州使用“救命神器”ECMO从死神手里把他抢了回来,也给何元良一家带来了希望。8天里虽然只能隔着病房门玻璃看看儿子,何元良仍充满感激和满足。今天,得知儿子可以撤机,她早早地等在了门外。

 

 

 

   “器官功能异常、全身浮肿、昏迷......”斌斌当时病危的样子对于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二科主任卢秀兰教授来说仍历历在目。据她介绍,斌斌当时只有20%的肺能够发挥作用,调节呼吸机参数也没有起色,病情十分危重,直到使用ECMO治疗,斌斌才渐渐好转。入院仅8天时间,病历记录却多达173页,厚度超过3厘米的病历资料沉甸甸的,其中包含了近300张各项检查报告单和5次多学科会诊记录,记录下这8天时间里,斌斌渡过的置管、感染、出血、抗凝、溶血等一道道难关。终于,经专家团队评估,斌斌的肺通过治疗已经逐步恢复,可以基本满足机体需要了。

 

 

 

        1130分,体外膜肺治疗室内,在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毕后,ECMO撤机正式开始。这相当于是一场病房小手术,在单独的“手术间”里,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普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手术科组成的ECMO-MDT小组联合实施。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阳广贤要从斌斌颈部的动脉和静脉血管里拆下两根与机器相连的软管,然后再分别将软管拔出,把血管结扎,然后再缝合。这个“手术”在病人床头进行,确保安全撤下ECMO机器。由于病床太宽,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勇不得不弯腰够着身子僵持着保持这个姿势协助拔管和结扎血管,正值寒冬,仍有细密的汗水从他脸上渗出。1159分,撤机顺利结束,斌斌的肺终于恢复使用了。

   斌斌脱离ECMO机器后,仍需上呼吸机继续治疗,接下来,还有其他难关在等待着他。相信,有了身旁医务人员的彻夜守护与奋战、门外紧紧牵挂的家人以及这个美丽世界对他的鼓励和挽留,小斌斌一定能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