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成功开展首例新生儿PICC置管术
阅读量:334    发布时间:2018-05-04  作者:
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成功开展首例新生儿PICC置管术
2018年5月3日,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成功为一例出生体重750克的早产儿进行了PICC置管,这项新技术的开展,不仅填补了该项技术的空白,也为我院危重新生儿的治疗护理提供了更加有效、可靠、坚实的技术保障。
2018年4月22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了一名胎龄29+5周,体重仅有750g的早产儿,近年来,我院儿科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为使患儿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治疗,我院多次派新生儿团队前往湖南省儿童医院进修学习新生儿气管插管,固尔苏的使用等相关技术,大大提高了我院抢救早产儿能力。
由于早产儿早期所需营养主要来自静脉营养,而静脉穿刺难度大或因反复穿刺周围静脉,容易引起血管破坏,加之患儿皮肤娇嫩,血管又细,给静脉穿刺带来困难,同时周围小静脉血管壁很薄,高浓度的营养液给患儿刺激太大,极易出现静脉炎,严重者可造成局部坏死等不良发应,增加患儿痛苦和感染的机会,加大护理工作难度。
考虑该名早产儿的健康状况及PICC置管的良好作用,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通过医联体特邀请湖南省儿童医院专家李枝国、吕波前来指导PICC置管术。在医务科科长刘文挺、护理部主任谭国常、儿科主任刘有红的大力支持下, 在取得家长签字同意后决定该患儿行PICC置管。
2018年5月3日上午,护士长蔡莲凯带领主管护师唐群俊首次进行了PICC置管术,置管顺利完成,经X线显影确定PICC导管尖端位置,为宝宝打开了输注静脉营养液,维系生命的重要通道
PICC置管成功后,可以大大减少了宝宝反复外周穿刺引起的痛苦,避免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减少静脉炎和渗漏致组织损伤的发生,给后期治疗护理带来了方便。该项目的开展为我院救治超低出生体重儿(1000g以下)提供技术支持,标志着我院具有救治28周以上新生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