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厉害了!用肋软骨“雕刻”耳朵 医生“玩”起雕刻大赛
阅读量:264    发布时间:2018-03-02  作者:耳鼻喉科 彭湘粤
用猪软骨、胡萝卜雕刻成耳轮廓,将雕刻的几个部分进行缝合,小心用刀进行切割……今天,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6名外科医生在进行一场激烈比赛——雕刻一只只“耳朵”,为者“私人订制”个性化方案。
据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赵斯君教授介绍先天性小耳畸形是继唇、腭裂之后最为常见的面部畸形,也是导致面部不对称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据统计其发生率约为1:20000。单双侧之比约为8:1。典型的小耳畸形病人耳廓结构无法辨认,残存的耳廓有的像花生,有的如舟状,有的残耳仅为小的皮赘或丘状,而且外耳道有闭锁。
虽然耳朵的缺损虽不会危及生命,但影响容貌,更严重的会造成病人尤其是儿童心理发育障碍。对此类儿童可以通过手术再造一个与正常大小相似的耳朵。耳廓再造手术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分多次完成。医生首先要取出患者胸部的部分肋软骨,将其雕刻成三维的耳廓软骨支架形状,然后放入患侧皮肤“囊袋”下,之后将新建的耳廓立起来,使其更富有立体感。与人造材料相比,用自身的肋软骨做成的耳廓是“活的”,可以生长,组织相容性好,抗压抗损伤能力较强。
千人千耳,耳再造的医生不仅是医者还是艺术家,我们需要根据正常耳的结构大小、尺寸,残耳结构、乳突区骨性结构发育、无毛发区范围、耳垂位置、肋软骨发育等,为每一位患者“私人订制”个性化方案,精雕细琢每一只小耳。
耳朵雕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美观,为了使患儿再造的耳形态更逼真,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举办了技术比武,6名医生参加了比赛,本次比赛由参赛选手自己准备材料,有的用胡萝卜,有的用猪排骨,精雕细琢出一只只耳朵。
2018年3月3日是第十九个全国“爱耳日”,也是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听力残疾严重损害人的听觉言语功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有效预防听力残疾,从源头抓起,对维护儿童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和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赵斯君教授表示,引起耳聋大约 50%为先天性因素,重视优生优育,做好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至关重要。耳部感染是儿童耳聋的最大杀手,如鼻子和咽喉的疾病,包括感冒、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腺样体炎等,常会并发中耳炎,在婴幼儿期首先要做好耳部感染的防治。学龄期儿童主要应避免耳道异物、扇耳光等各类意外伤害,以及噪声污染等危害。值得提醒的是,有关研究证实 100 多种药物对听力有影响,有些药物导致的耳聋是可逆的, 有些则可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害,家长切不可自行给孩子用药,服药一定要遵医嘱。
【链接】
3岁以前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此期间宝宝如果发生听力障碍,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心理、社交等方面的发育迟缓。在日常生活中细心的家长或看护者是可以从下面一些信号中发现问题的:
一、婴幼儿期:
1. 1-3个月: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响没有反应。
2 3-6个月:不会寻找声源。
3. 6-9个月:不会望向讲话中被提及的人或物。
4. 9-12个月:不懂跟从一个动作的指示,例如:把球拿给我。
5. 12-15个月:未能说出第一个单字,例如:爸、妈、灯、车。
6. 15-18个月:对您在邻房的呼唤无动于衷。
7. 18-24个月:未能运用两个字的短句。
8. 24-30个月:能说出的字少于100个。
9. 30-36个月:未能运用4至5个字的句子。
二、学龄前期或学龄期
1. 与孩子交谈时,孩子经常会问“什么”或者表现出没有听清的状态。
2. 孩子与人交谈时,习惯眼睛紧盯着对方的嘴。
3 .孩子无反应或反应迟钝,如果在孩子的右方喊他时,他不能准确地把头或身子转向呼唤人的位置,而是转向相反的或者其他的什么方向。
4. 发音不准确,讲话不清楚,而以为孩子是撒娇故意这么说的。
5. 喜欢将电视的声音开得很大。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有上述现象,一定要及早到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检查,依据听力损失性质和程度,早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传导性耳聋大多数可以通过治疗原发病来恢复听力,不能恢复的患儿需佩戴助听器。对于感音神经性聋,除少数疾病或病变早期(一般指听力减退在3个月以内),有可能经药物等治疗恢复或提高听力外,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应该选配助听器;重度聋患儿配戴助听器3-6个月无效或者效果不理想,应行人工耳蜗植入;极重度聋患儿可考虑直接行人工耳蜗植入。混合性聋除了治疗中耳病变外,还要考虑进行听力康复。
摄影/编辑:姚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