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外科又一突破:一例儿童少见复杂颅咽管瘤完整切除
阅读量:356    发布时间:2018-01-08  作者:神经外科:陈雪娣
“主任,您一定要救救我家孩子,他还那么小!”“我真不敢相信,好好的孩子,脑袋里面怎么就长了那么大一个肿瘤了?”龙龙妈妈看着吴水华教授指给他的影像片,难以置信。据龙龙妈妈代诉,2岁10月的龙龙平时非常活泼好动,2月前突然龙龙不愿意走路、老是想要抱,一开始妈妈以为孩子撒娇、没引起重视,后来发现龙龙走路不稳,连站立也不愿意,才觉得问题严重了。龙龙妈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几经辗转,从湖北来到了我院神经外科,考虑颅咽管瘤收入院。
颅咽管瘤是由外胚叶形成的颅咽管残余的上皮细胞发展起来的一种常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是儿童颅内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好发于鞍上,占儿童肿瘤的20%,位居儿童脑肿瘤第二位。瘤体是良性肿瘤,但因肿瘤常常压迫垂体,会出现垂体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视力及视野障碍,尿崩症以及神经和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表现水电解质紊乱,多尿甚至尿崩。CT检查可明确诊断,此类患者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为尽可能手术全切除肿瘤,并辅助术后放疗。
龙龙经过5小时手术,肿瘤被完整的切除。术后疲惫的吴教授回到病房,脸上却难以掩饰手术成功的喜悦。患儿肿瘤被完整切除,大家真心为他感到高兴!据吴主任介绍:这是一例来自鞍区的肿瘤,大脑作为人的生命中枢,各种神经与血管纵横交错,一般的肿瘤切除都是相当的困难,像龙龙的这个肿瘤,位置深,直达侧脑室底,瘤体巨大、不规则,呈葫芦形,大小约4cm*6cm*8cm,与视交叉,侧脑室底、颈内动脉,脑干等多处粘连致密。在儿童中这么大而且不规则的肿瘤实属少见,要完整的剥除更是困难重重,手术的入路要考虑到能顺利通入到肿瘤,要减少剥离每一个与脑组织粘连位置的牵拉,还要避免术中神经与血管的损伤,特别是肿瘤紧贴颈内动脉和脑干,所以术者每动一下都是小心翼翼,要考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
龙龙在院期间神外团队为其制定了详细的诊疗计划,进一步完善术前检查后,考虑瘤体巨大,神经外科肿瘤MDT组一致讨论,敲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传统的经额下结合翼点入路可能无法切除侧脑室底的瘤体部分,故选择了经纵裂胼胝体入路,这样可以分离侧脑室底的瘤体,也可以处理鞍区视交叉及前颅窝底的瘤体部分。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方案,由纵裂胼胝体入路,顺利进入找到肿瘤,可见肿瘤为囊性、实质性混合,囊性为主,囊内为黄色液体,部分为实性;快速切片病检结果显示:颅咽管瘤(囊性、实质性混合肿瘤),与术前诊断一致。术后CT显示肿瘤切除的非常干净,龙龙被送入重症监护室。今晨我科医师查房,孩子已经苏醒,并且能遵指令活动,目前各项指标正常。孩子的快速恢复很好的证明了我们术中神经保护有效、到位。
未来十年,全国儿童医院系统的小儿神经外科的发展是重要方向,随着小儿神经外科医师间的学术交流和医疗合作增多,使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谱越来越广。多学科联合,以及先进的辅助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是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我科的科研课题“基于MDT的儿童脑肿瘤新兴诊治学科探索”的开展与推进,神外肿瘤方面的诊疗日益全面而精细化。这一例复杂颅咽管瘤手术的成功,不仅仅代表了我院神经外科在肿瘤手术上的又一个重大突破,也代表了小儿神经外科的一大进步。相信神经外科在各位前辈、同仁的不断指导与交流中,将来会发展的更好。
编辑:李雅雯